。
可家康没想到,忽悠别人的同时也把自己人忽悠瘸了,御三家的水户藩在“尊王”
的学说上越走越远,最后给了小朝廷在幕末翻本的机会。
幕府掌管大政,那么小栗家的远国奉行在版图中处于什么地位呢?类似中华的封疆大吏。
中华的朝廷是三院六部制,明清有了内阁或者军机处,德川幕府的内部架构也差不多,但作为分封制的扶桑,形成了内朝、外朝和诸侯共治天下的特殊局面。
内朝就是将军的侧近,类似明朝的司礼监,但不用净身——这个算是扶桑的一大亮点,净身太不人道了。
幕府的各项法令和决定也需要文书流转,需要将军盖章同意,作为首领的将军拥有一票否决权,甚至将军还可以指派侧近去关注、干涉甚至直接执行某项特殊命令。
御侧御用人、御侧众、儒者、奥诘儒者是内朝的骨干力量。
其中御侧御用人是在谱代大名中选拔;御侧众是谱代大名和大身旗本两者出身的都有,外样大名很难插足;儒者、奥诘儒者是一些儒学者,出身一般也都是武士,就算不是也提拔成武士了。
外朝是幕府的正式官僚机构,由江户官和地方官组成。
江户官就是中枢机构,核心是类似内阁或军机处的机构叫老中评定会——类似宰相的大老位于老中之上,但不常设。
老中定员4-5人,任职资格是二万五千石领地以上、二十万石以下的谱代大名,任命由内朝和外朝PK——有的人选是众望所归,有的是内外PK,也有内内PK、外外PK、内内外外混合PK。
首席老中是老中的头领,胜手方老中“胜手挂”
因为权利大被视为实际上的次席——胜手挂专管财政与农政者,是勘定奉行的直属上司。
老中的助手是若年寄,定员3—5人,任职资格和老中差不多——若年寄本身就是老中的后备役。
老中、若年寄组成的“军机处”
之下就是扶桑的“三院六部”
。
中华的三院是翰林院、理藩院和都察院。
因为家格制,“翰林院”
在幕府是没有的,只有一些高层弟子到将军的侧近众里面去混资历,也算翰林院的一种扭曲方式好了。
幕府的武士家格实行世袭制,没有科举一说,德川幕府承平已久,基本上生下来是什么身份一辈子就是什么身份,幕府根据家格来任命武士的役职——所以幕末的时候,所谓“提拔人才”
就是要求不再按家格任命职位。
八代将军德川吉宗(1716-1745年在位)给家格制开了一个小口子,规定家格不够的话可以临时提拔为某职位,并配发役高来保证官员不失体统——如果离职的话,役高自动取消。
但实际上,这个改良变成了将军及上层武士给自己的亲信、亲属谋取利益的借口,“器用”
这种东西怎么判断?当然是“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”
。
至于处理外交的“理藩院”
,因为幕府实行锁国政策,所以扶桑理藩院就是长崎奉行所,兰国、唐人、高丽人有啥事找长崎奉行就好,长崎奉行处理不了再上报老中。
等再过几年,西洋诸国都不去长崎找罪受,纷纷闯关江户湾,幕府又设置了海岸防御御用挂,简称“海防挂”
,专门负责外交、国防事务。
等黑船来访后,发现海防挂啥也防不了,于是撤销海防挂,设立了隶属于主管外国事务老中的外国奉行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